本報訊 (記者王 輝)在近日召開的2018中國汽車生態設計國際論壇上,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昆在演講中表示,汽車產業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發展綠色產品認證。
針對認證認可如何助力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問題王昆指出:
第一,認證認可要為汽車產業提供優質服務。一要推行綠色汽車產品認證制度,引領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在國家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體系下,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評價、綠色輪胎評價、生態汽車評價等綠色產品評價項目,打造涵蓋設計、制造、使用、回收、再制造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產業鏈,提升整車及零部件的節能減排、低碳等關鍵性指標,引導綠色制造、綠色消費模式,依據國際通行的標準完善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提升供應鏈質量管理水平。他說,這些工作必將成為未來汽車統一綠色認證的基礎。在未來政府優先采購、財稅支持、新車主動管理當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二要建立中國汽車工作組,推動整車生產商及供應商實施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第三方認證促進汽車行業質量管理升級,提升自主品牌車型的汽車質量國際排名。三要建立自主創新的整車評價體系,全方位提升消費體驗,從舒適性、操控性、主觀價值評價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均衡,符合國情的整車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第三方測評工具及發布機制,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選擇。四要規范二手車測試認證服務,促進汽車回收產業健康發展,組織制定二手車及汽車后世長零部件測評行業標準,推動建立規范有序的二手車測評認證制度,向消費者提供公證可信的第三方服務,為保障消費者權益,規范汽車回收市場提供支撐。五要開展汽車高端品質認證服務,培育中國汽車質量精品,圍繞推動汽車精益化、智能化制造,積極開發高端品質認證項目,引導汽車制造企業采用更高標準和更先進的工藝,增加高端產品供給,打造全球汽車標桿工廠。
第二,要建立協同創新機制。他說,綠色產品領域是產業升級、產品發展、技術進步最為活躍的領域,也是產業復合性強、技術復雜度高的領域,推動產品認證在這一領域的廣泛實施,就必須加強協同創新,發揮認證技術引領,示范推廣的行業領跑者的作用,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應用推廣的步伐,確定重點產業和試點產品,提升綠色產品認證的引領性、先進性、科學性。
第三,是打造學習提升機制。綠色產品認證要成為持續提升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打破同質化競爭的魔咒。
第四,要促進合作共享機制。綠色產品認證要搭建獨立公正、科學、有效的服務平臺,貼近行業、貼近市場、貼近消費者,與認證相關方建立持久暢通的溝通聯絡機制,使社會各方成為共同推動認證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促進各方信任,打破信息壁壘,降低交易成本,實現合作共贏。要鼓勵跨界融合,鼓勵政、產、學、研、用的合作機制,共同探討建立中國產品認證制度的業務模式、管理模式、文化模式、流程模式、推廣模式,形成共生、共融、共贏的行業生態。
第五,形成綠色引領機制,綠色產品認證要成為為企業解決問題,為用戶創造價值,要通過專業細致的服務贏得各方信賴,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推廣、教育、培訓,提升公眾認知,促進社會參與,要在傳遞信任的同時傳遞社會責任、綠色理念,引領消費方式,倡導綠色生活,形成全社會的綠色價值觀,形成行業發展的綠色驅動力。
第六,倡導公益服務機制。強調認證檢測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特征,認證檢測機構有環境和生態保護的觀念與操作,自覺自愿地為環境和生態保護做出努力,廣泛加強與各類公益組織、公益基金的合作,將認證檢測活動作為社會公共服務活動,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和支持。
王昆建議企業和產業要建立綠色產品的品牌形象,貫徹可持續生產經營理念,將環保觀念深植于企業文化;積極申請綠色產品認證。生產企業是可持續生產的實踐者,也是綠色消費的源頭,綠色產品認證可幫助企業在資源獲取、生產銷售、使用和處置等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了解產品的綠色屬性,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設置多樣化的綠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汽車4S店仍為消費者所信賴,也是選購綠色汽車的主要途徑;推動綠色產品轉型升級。依靠技術進步帶動綠色產品的轉型升級,企業應加大科研投入和綠色科技人才的培養,從綠色供應鏈管理、生產流程、制造、生產工藝等方面全面帶動綠色產品的轉型升級,不僅要實現生產過程無污染,還要實現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使用和處置過程當中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中國質量報》